“當世界上只有一個唐吉訶德時,他叫做瘋子;當世界上有許多成千上萬的唐吉訶德時,那叫做改變世界的力量!”
圖右 : 陳恆霖博士
圖左 : 創聯會召集人 郭潣云
上週五真是個鳥日子,和網站建置公司的談判破裂,幾個月的辛苦付諸一炬,眼看美國投資人的第一筆資金就要燒完了,公司的進度還在紙上談兵,而每個「合作」對象都各懷鬼胎,各自有各自的想法,每天周旋在這些事情上,只能大嘆創業維艱!
圖右 : 陳恆霖博士
圖左 : 創聯會召集人 郭潣云
上週五真是個鳥日子,和網站建置公司的談判破裂,幾個月的辛苦付諸一炬,眼看美國投資人的第一筆資金就要燒完了,公司的進度還在紙上談兵,而每個「合作」對象都各懷鬼胎,各自有各自的想法,每天周旋在這些事情上,只能大嘆創業維艱!
好不容易「創聯會」的第一場活動,得到北市產發局支持,願意前來分享,哪知又遇上場地太小問題,緊急聯絡幾個單位借場地,不是日期撞期、場地太小,不然就是要跑公文流程。
「SHIT!」心中大罵,幸好有「google大神」,花了幾個小時搜尋、交涉,場地就這樣找到了,但眼看晚上與「COACH領導學」作者陳恆霖博士的專訪就要到了,我趕緊打個電話道歉,說明晚點到。
哪知臨出門,又被同是創業家的朋友逮個正著,向我吐苦水。這位朋友比我還有「創業精神」,政府輔導中小企業的單位與辦法,他全跑過也試過了,但一一被打回票。言談之中,對「學僚」與「官僚」很是不滿!
等我「脫身」,已過了約好專訪時間了,我只好再打電話去道歉,但陳博士很是斯文,非常友善地提醒我慢慢來。
在前往專訪途中,我思考這位創業朋友的問題,其實也是大部分台灣創業家的問題,只是不論是「企業」、「學校」、「政府」都是組織,組織就有組織的「規章」、「制度」與「辦法」,這些規定都是死板板的,制定的人有他們的理想,只是執行起來,卻又與原本的理想,差了一大截,但你能怪執行的人嗎?他們也只是遵守這套「SOP」罷了!而且這些都是先進國家的企業管理學專家們的精心傑作,我們這些小創業家還去質疑洋博士,不是很怪?
沒想到這些答案,在與陳恆霖博士的專訪中一一得到解答,讓我整天因為工作不順的「鳥心情」得到情緒抒緩,我簡直上了一堂免費的「教練課程」,真是不虛此行!
ISO、SOP、KPI等等這些管理學術語每天充斥在我們的職場裡,管理者奉之為圭臬,被管理者往往對這些術語一知半解,又哪敢說,對還是不對?既然這已成顯學,我們也從未質疑這有何不妥,甚至在組織內部或與其他組織對抗時,這些管理指標還被拿來當作「武器」,互相攻訐對方。
但在陳恆霖博士的眼中這卻是大大不妥。他說:「這些指標只能用來管理『產品』,不能用來管理人才。產品可以複製、量產,但人才行嗎?」
組織裡KPI文化當道,每個員工的價值就在年終時的那紙「績效考核表」,但那一張紙能代表什麼、證明什麼?「人文素養」就在組織裡被抹煞掉了。
陳博士說:「制定KPI的人往往是高層,若在外商,更有可能是外國老闆在訂的,也不問問台灣的員工是否能執行?這種top down的KPI文化,到最後就淪為『作假』,只重『表面向度』,也就是『形式主義』。反之,KPI制定由下往上是否較人性化?」
他補充道:「危機處理可以有SOP,處理人是沒有的,因為每個人的特質是不一樣的!」
台灣的企業很不重視人才的培訓,也就犯了「不把人才當資產」的毛病,殊不知人才是企業的重要資產,是需要投資的。
陳博士引用美國奇異(General
Electric)第八任執行長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的話說:「你們現在質疑我花大錢培訓人才,但有沒有想過若我的企業不培訓人才,二十年後會成什麼樣?」
聽到這裡,我忍不住問道:「但很多的企業都有人資部,也有教育訓練課程啊!」
原來在陳博士的(COACH領導學)書中有陳述,人才培訓應分為四種層次,教育訓練是針對工作技能,是最基本的;而員工心理生病了,需要轉介心理諮商則是第四層。這中間就需要「教練」。
在組織裡誰最需要「教練」?答案是執行長!因為領導者的決策一旦錯誤,企業有可能一夕崩盤!
陳博士也是一名資深的教練,依他的經驗說法,他認為優秀的領導者應具備以下特質:
-
自大的領導人喜歡將自己的特質複製到下一個領導人身上,殊不知領導者是在「培訓」另一個獨特的領導者。
-
領導者是好伯樂,擅長找千里馬。
-
領導者要培訓比自己還強的人,不要怕「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依我的職場經驗,這些簡直是高調,大部分主管或老闆都會藏私,老師傅都會藏一手了,就怕徒弟全學走,自己哪有得混!更何況就業市場流動率那麼高,員工來來去去的,培訓有什麼用?挖角撿現成更容易!
但陳博士對我的質疑只是笑了笑。他回答說:「不培訓人才就無法建立企業文化!」
「天底下沒有一個孩子願意放棄自己,只有放棄自己孩子的父母,才有放棄自己的小孩!」陳博士回答說:「你把這句話的小孩改成員工,把父母改成主管。」
這次我聽懂了,好的領導者需要尊重員工,才能激發員工的潛能,就像父母對待小孩一樣。
以獲利導向的企業高層往往是好的「管理者」,只重視績效與結果,因此只會要求部屬。但真正的「領導者」是關心與激勵部屬,也才能建立幸福企業。
「人不是完美的,為什麼不能容忍員工犯錯?」陳博士笑著說。
我也很無奈,因為現實真的不是這樣,ISO就是要預防錯誤,也懲罰錯誤,每個ISO廠以自己的ERP系統為傲,這中間哪有容忍犯錯的空間?但我捫心自問,我不就是恨透這種不人性的組織才離開,自行創業的嗎?ERP系統與人性化可以畫上等號嗎?這似乎又是科學管理的領域了。
創聯會的成立實在是因為自己在創業時碰到許多挫折,因此以同理心想要與其它創業朋友們分享經驗與資源而成立的。但這過程中也遭遇一些問題,你願意當志工,但別人憑什麼要幫你?尤其是「免費」地幫你?若真的「免費」,也帶點施恩與你的意味,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欠下的人情債有天也得還,不想欠,就自掏腰包吧!難怪很多志工團體的創辦人最後還得賣樓來經營。
FACEBOOK、google、維基百科這些以免費為賣點的企業似乎在台灣是不成立的。
陳博士一語道破:「很多人不懂得如何『把餅做大』,卻老想著如何『瓜分大餅』!」
當個自私的人很容易,談合作卻很難,而最難的還是要有領頭羊,要有人先願意。陳博士以跨部門合作舉例,談team building,要求每個人不要把「角色」看得太重。例如業務檢討會議上,最常看到產銷衝突,業務經理Jim大罵生產經理Peter:「給我好產品、好價格!」,而生產經理則回罵:「給我大訂單,我就能降低成本!」
因為組織裡角色的對立,讓業務經理與生產經理水火不容,但是拿掉兩個人的頭銜之後呢?Jim與Peter兩人真的有個性不和的問題嗎?我們每天都在扮演「角色」,在別人眼裡,看見的是我的「角色」,還是我這個「人」?
好的領導者看見的是「人」,「人」的情緒問題不處理,解決成本更高。陳博士如是說。「角色」不會負責任,「人」才會負責任。
好的領導者會讓員工看見真實的自己,就像一面鏡子一樣。只是鏡子有很多種,有平面鏡、凹鏡、凸鏡等等,好的領導者是平面鏡,讓員工看見真實的自己,而不是被放大或縮小的自己。
好的領導者也是經驗的傳承者,他懂得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因此他也是員工心目中最好的「COACH教練」!
馬克.佐伯格(Mark Zuckerberg)在大學時代創辦「臉書」時,已逝的蘋果前執行長賈伯斯正是他的教練,賈伯斯在背後激勵佐伯格,讓他從一個大男孩轉變成為大企業的執行長。
在我們尋找生命中的教練時,也同時不忘培養自己成為別人生命中的教練!
將近三個小時的專訪,結束時夜已深,跳上計程車時,還在想著陳博士的話:「我不怕被人笑我是『唐吉訶德』!」
我也不怕,我也是另一個唐吉訶德,還想拿著一把破劍,去對抗巨大的風車。但你知道的:
“當世界上只有一個唐吉訶德時,他叫做瘋子;當世界上有許多成千上萬的唐吉訶德時,那叫做改變世界的力量!”
本專訪撰稿人:創聯會召集人
郭潣沄 20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