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投資“蘋果”公司而一舉成名的創投家亞瑟‧羅克先生認為,創投成功要素在於不斷追求新概念,有新概念、新點子、就有新產品、新市場。然而在選擇創投對象時,重點反而不是看新概念或新點子,而是看「人」,看企業家「個人」的素質。他無奈地表示,每次錯誤都是選錯了人,而非選錯了新的點子。
創投公司平均一年收到一千多份投資申請方案,經過多番深入調查,最後雀屏中選者只有五、六個,中選率都在1%之下。整個篩選過程分三個階段。
Step 1. 由助理根據最基本的投資條件、領域做出抉擇。對於不符合基本要求的申請一律放棄,對細節連看都不看。因此創業家要慎選創投的專業領域,不在其專業投資範圍內,一律會被駁回,這一階段,90%的方案都會被淘汰。
Step 2. 審查企業規劃中的主要假設條件,這一階段又有一半會被篩選掉。
Step 3. 要進行一系列嚴格的審查,囊括企業資金申請方案中的全部細節,例如,與企業管理人員電訪或面談,調查市場狀況、材料來源、信譽狀況、諮詢律師、會計師、資產評估師和其他專職人員。
若有一流的點子,卻只有二流的人才,創投家寧願選擇「有二流的點子,卻有一流的人才」的團隊。以上磨合的時間會耗掉雙方人馬精力,因此在準備投計畫書前,企業領袖們!您是否準備好了?
以新創企業的角度來看,創投是一種比較昂貴的資金來源,這意味著企業可能要喪失三分之一左右的股權。但在資金流入的同時,又可獲得管理、法律、財務的專業協助。因此常被岌岌可危的新創企業視為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
創投退出有三種機制:
(1)
使投資對象公司上市(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
(2)
把投資對象公司賣給另一家公司。
(3)
宣布破產,進行企業清算。
其中IPO對雙方來說都是最理想的下場。
經驗豐富的創投家心目中合格的企業主應具備:
(1) 對市場瞭如指掌
(2) 熟知競爭對手
(3) 了解所經營企業之動態財務狀況
(4) 懂得現金流量之重要性
(5) 對企業具有充分的控制
(6) 充滿自信
(7) 具制訂計劃與執行能力
(8) 承擔風險並注重事實
(9) 知人善任
(10) 努力進取
(11) 喜歡自己的事業
(12) 頑強、堅韌、百折不撓
創業領袖們!以上的人格特質您是否都具備了?
創投是一種高風險、長期性、流動性低的權益資本,平均投資時間為5~7年。一般說來,創投的資金不會一步到位,而是分期投入,既可減少風險又有利於資金周轉。約略分期如下:
(1)
種子期(seed financing):所投公司可能只有一個想法、專利或發明。
(2)
起始期(start-up financing):開始初步運行,進入研發和試驗階段。
(3)
第一投資期(first-stage financing):開始正式生產,開始向市場推銷。
(4)
第二投資期(second-stage financing):進入擴張期,需要資金來增加人員,擴產。
(5)
第三投資期(third-stage financing):尚未獲利,仍需資金促進生產週轉。
(6)
發展擴張期(mezzanine financing):從無利潤到逐漸獲利。
(7)
最後投資期(final-step financing):走向IPO的最後階段。
當然以上是最理想的發展狀況囉!在投資期間,通常是狀況百出,不論是創投家還是所投企業都得隨時當救火隊來解決各式各樣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