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擔任創聯會志工之後,有創業同志們在問是否可以介紹創投給他們認識? 雖然是簡單一句話,我卻感覺回答起來是千言萬語,因此決定每天介紹一點有關創投的知識給大家,畢竟"知己知彼 百戰百勝"。
【創投知識小百科上篇】
根據美國商業部的統計,自二次大戰以來,95%的科技發明與創新源自小型的新興企業,而幕後的重要推手即是「創業投資」。創業投資為社會創造的大都是精英就業機會,僱員比例偏重於研究、技術和管理等人員。創新型的企業在初期受限於資金短缺,既無廠房機器設備設定抵押,又無債信可供查詢,很難向銀行借款,”創業投資”因運而生。世界上第一家創投公司為”美國研究與發展公司”(ARD)。ARD的第一筆投資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但1957年,ARD以七萬美元投資四名麻省理工學院大學生所創設的DEC公司,取得77%股權,14年後股票市值高達3.55億美元,成長五千多倍!這次成功證明”創業投資”的可行性。
由於篇幅較多,所以分成上下篇分享給大家,上篇主要談論創投形成的背景以及發展的類型,主要先提供一些關於創投的初步資訊,下篇小編再逐步帶入更進一步的創投知識, 書寫過程中,若有不周到之處,還請專家們來函指教 謝謝!。
【創投知識小百科上篇】
根據美國商業部的統計,自二次大戰以來,95%的科技發明與創新源自小型的新興企業,而幕後的重要推手即是「創業投資」。創業投資為社會創造的大都是精英就業機會,僱員比例偏重於研究、技術和管理等人員。創新型的企業在初期受限於資金短缺,既無廠房機器設備設定抵押,又無債信可供查詢,很難向銀行借款,”創業投資”因運而生。世界上第一家創投公司為”美國研究與發展公司”(ARD)。ARD的第一筆投資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但1957年,ARD以七萬美元投資四名麻省理工學院大學生所創設的DEC公司,取得77%股權,14年後股票市值高達3.55億美元,成長五千多倍!這次成功證明”創業投資”的可行性。
1973年,全美創業投資協會成立,為創投發展奠定了基礎,於1970年代末開始向公眾展示奇蹟。成功的例子包括頻果(Apple)公司、英代爾(Intel)、聯邦快遞(Federal Express)。「天使」(angels)是指有資金又有管理經驗的個人,看準機會後,參加企業由小到大的成長過程。投資金額通常在5萬至150萬美元之間,他們往往做為董事會的成員直接參與所投企業的生產與發展。微軟的比爾蓋茲曾在生物工程多次從事創業投資,以扶持新興企業。
創業投資公司是一種私人合夥企業,其合夥人分為兩大類:有限合夥人(Limited partnership, LP )、普通合夥人(General
partnership, GP)。有限合夥人是創投的真正投資人,他們提供資金,來源通常是富人、退休金、捐贈基金、銀行控股公司、投資銀行、其他非金融公司等等。而創業投資家則是普通合夥人。一般說來,有限合夥人的投資佔創投總金額的99%,而普通合夥人僅佔1%。普通合夥人主要的貢獻來自於專業知識、管理經驗、金融專長。至於盈利分配,通常是,普通合夥人可以得到投資稅後收入的20%,而有限合夥人得到80%。對創投家來說,風險不僅來自於投資是否得當,也來自於融資是否順利。募集到資金往往是成功的一半;而這筆好不容易募來的錢更是輸不得,一旦投資失誤,將來融資管道就失靈了。因此,與大部分的企業相比,創投業最大的窘境,說穿了也是”資金短缺”!這也是創投業發展最大的障礙。這番說明,是否會讓創業領袖們對於”創投”的迷思有了初步的認識呢?創投的錢得來也不易,風險更高,因此要獲得創投家的青睞,先要問自己是否準備好了,大家覺得,吐司博士這樣的說法是否比較公允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